分享到
汽车行业关注(autochat.com.cn)06月12日报道——
据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1年1-4月腾势品牌累计销量为1517辆,其中腾势X PHEV为1442辆,腾势X EV为75辆。
腾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长大的。资料显示,腾势品牌是由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共同出资成立的,最早于2010年正式成立,总部设在深圳。比亚迪汽车和戴姆勒双方联手创造了腾势汽车,腾势定位中高端电动车领域。
2014年腾势品牌首款产品腾势300正式上市,定位高端商务电动汽车,当时该车补贴前售价高达36.9-39.9万元。后来经过升级,2017年上市了腾势400,2018年上市了腾势500,续航里程有所提高,但由于品牌知名度低、产品不被认可导致腾势销量持续低下。
2019年广州车展上,腾势品牌第二款车型腾势X正式上市,新车基于比亚迪唐EV600打造而来,纯电车型售价31.98-35.78万元,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售价28.98-31.98万元。腾势X的出现其目的是为解决多年产品线单一的局面。腾势在上市初期,销售渠道就分为联合经销商和专营经销商,其中联合经销商为奔驰核心经销商店共计39家,专营经销商共计15家,但由于产品无法完成支撑,部分经销商已经名存实亡。后经协商,2019年7月1日后,戴姆勒将腾势汽车销售体系划归旗下,想利用奔驰在国内销售渠道的优势,为腾势汽车打开市场,但从腾势汽车的销量来看,即便是依靠奔驰在国内销售渠道的优势,也未能帮助腾势汽车寻得出路。数据显示,2020年腾势品牌销量为4175辆。
有相关媒体采访奔驰销售人员,其表示腾势X纯电版车型在上市后销量就不好,1个月也卖不出几辆,库存车到目前都还未消化完。销售人员称:虽然腾势X的售价在奔驰体系中并不算高,但不少进店消费者都是奔驰的潜在客户,腾势在店内的存在感并不强。再者从价格看,腾势X纯电版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,对比于同平台车型比亚迪唐的价格又偏高,比北京奔驰EQC品牌影响力又不够。数据显示2015年腾势全年总销售辆为2888辆,2016年总销售量为2287辆,2017年年销量为4713辆,其中2018年销售数据只有1974辆。2019年销售量为2089辆。2015年-2019年四年时间累计销量为13,863辆。
自2012年开始,由于业绩不佳的影响,比亚迪与戴姆勒已多次为腾势增资。2017年5月、2018年5月、2019年2月、2019年5月、2020年1月,比亚迪和戴姆勒分别向腾势汽车增资10亿元、8亿元、4亿元、3亿元和3.5亿元,腾势累计获得股东双方超过50亿元增资。根据公开报告显示,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腾势分别亏损了13亿、4.77亿、8.88亿,而2019年1-11月腾势亏损额度为10.1亿元,近六年腾势已亏损超过45亿元。可以看出,如果没有依靠比亚迪和戴姆勒持续增资输血,腾势很难支撑下来。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2月戴姆勒CEO康林松曾表示,“戴姆勒对腾势的现金投资已经完成,会继续观察它的发展情况再做决定”。这也让外界开始猜测,戴姆勒是否将停止腾势项目。
当前正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阶段,传统车企加快投入新能源汽车,大量的科技公司入局造车,比亚迪和戴姆勒也将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,也很难分心在对腾势品牌进行大规模的投资。换而言之,腾势的未来出路或许只能依靠自己寻求 。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对此表示,虽然腾势是由比亚迪与戴姆勒共同出资打造,但双方都在积极推进自家的新能源品牌,对于腾势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。
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《汽车行业关注》,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,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。欢迎爆料!微信号autoWechat
阅读量:0
*以上文章留言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与立场,如果你有更多的见解,欢迎投稿分享
在2025上海车展上,上汽大众正式发布亮相首款增程车型——大众ID.ERA概念车。据了解,大众ID.ERA概念车定位全尺寸增程式SUV,未来量产后将成为上汽大众尺寸最大的车型,量产版车型预计将于202
4月28日晚,领克汽车旗下全新大型旗舰SUV车型——领克900正式上市,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,售价区间为-万元。据了解,领克900基于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SPA Evo开发打造,是领克汽车旗下尺寸最大的车
在2025上海车展上,蔚来集团首次携旗下蔚来品牌、乐道品牌、萤火虫品牌三大品牌亮相。不过,乐道品牌并没有与蔚来、萤火虫同在一个展台,甚至不在同一个展馆。对于乐道品牌单设展台的做法,蔚来联合创始人、总裁
4月27日,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国一汽”)宣布,近日,中国一汽召开会议,宣布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: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任职通知,高璞同志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
4月26日,长安汽车对外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。报告显示,一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总收入为341.61亿元,同比下滑7.73%;归母净利润为13.53亿元,同比增长16.81%;扣非净利润为7.83亿